近日,物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山东省光通信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王青如、张栋副教授课题组在光学传感领域取得新进展,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Optics Express》 (二区,Top期刊,影响因子3.833)和《Journal of Luminescence》(物理类二区,影响因子4.17)上。其中,2020级硕士生刘新新为文章第一作者,以“Ag NPs/PMMA nanocomposite as an efficient platform for fluorescence regulation of riboflavin” 为题发表在《Optics Express》上,2020级研究生任仕琪为第一作者,以“Investigation of temperature sensing based on luminescence intensity ratiometric and lifetime of Zn0.9Mn0.1Al2O4:Cr3+ phosphors with various reducing time”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Luminescence》,王青如、张栋副教授为两篇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聊城大学为独立通讯单位。
在“Ag NPs/PMMA nanocomposite as an efficient platform for fluorescence regulation of riboflavin”论文中,利用等离子体增强荧光和荧光光谱位移两种方式实现了核黄素的检测。核黄素是我们身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含量可用于判断身体健康状况,光敏性可用于判断食品是否过期,药理特性可用于治疗炎症、心绞痛和其他疾病。面对诸多领域的应用,核黄素的检测必不可少。荧光检测法因核黄素拥有天然的荧光响应而具备优势。本工作中,课题组报道了一种基于Ag NPs和PMMA协同效应的荧光检测平台。引入Ag NPs以实现等离子体增强荧光,薄PMMA层不仅通过增强基底的粘附来增强荧光,还可用作间隔物来优化等离子体增强荧光效应。基于该平台实现了核黄素的检测,最低可检测浓度低至0.27 μM,除了基于等离子体增强荧光的检测之外,低浓度的核黄素的检测也可以通过由于Ag NPs引起的荧光峰的移动和加宽来实现。该平台在荧光分子检测和光学传感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在“Investigation of temperature sensing based on luminescence intensity ratiometric and lifetime of Zn0.9Mn0.1Al2O4:Cr3+ phosphors with various reducing time”论文中,利用能量传递和结构重构,实现了以过渡金属为发光中心的高灵敏度、高稳定性的非接触式荧光温度测量方法。本工作通过Mn4+→Mn2+的转变,构建了Mn2+-VO,提高了Mn2+→Cr3+的能量传递效率,进而提高了基于Mn2+荧光寿命和Mn2+/Cr3+荧光强度比的非接触式荧光温度计的灵敏度,得到最高相对灵敏度为2.55 %/K,为基于过渡金属替代稀土元素的低成本荧光温度计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样品的光致发光强度随温度变化关系的二维图。
该工作得到了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校科技计划、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科技计划、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山东省泰山学者专项建设项目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
《Optics Express》: https://doi.org/10.1364/OE.470454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http://doi.org/10.1016/j.jlumin.2022.119264
(审稿:刘才龙)